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是人體生長、發育和代謝不可缺少的激素。比如人小時候甲狀腺分泌不足,就可能會導致「呆小症」; 甲狀腺激素是維持人體「基礎代謝率」的主要激素之一(既能夠促進肝臟合成膽固醇,也能幫助膽固醇及其代謝產物從膽汁中的排泄),一旦打破這個平衡,就會導致血脂水平出現波動。甲狀腺功能減退俗稱「甲減」,是指人體合成、分泌甲狀腺激素減少的一種內分泌疾病。
導致「甲減」的原因可能有多種,比如先天性甲狀腺缺如、萎縮,甲狀腺激素合成障礙,以及較常見的繼發性甲減,如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(橋本氏病)、垂體病、垂體瘤和下丘腦綜合徵、甲亢手術和碘131治療等。
「甲減」仍有一些早期症狀值得警惕,比如患者怕冷、情緒低迷、記憶力下降和肢體水腫等,除外有些「甲減」患者還會出現腰酸背痛、疲勞、食慾減退和胸悶氣短等症狀。特別是老年人出現「甲減」的時候,常被誤以為是身體功能降低,而遺漏對甲狀腺功能的檢查,甚至出現誤診。
「甲減」患者早期除了及時用藥之外,飲食也應當重點照顧。總體來講「甲減」患者應以低脂高蛋白、富含鐵的食物為主,少吃容易導致甲狀腺腫大的食物如捲心菜、油菜、甘藍和核桃等,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。像喝酒、抽煙等對身體有一定「興奮」作用活動也要儘可能避免。已經出現水腫的患者,也要限制鹽的攝入。
多「碘」少「碘」大不同!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材料,因此很多人認為「甲減」患者要積極補碘。其實不然,是否補碘要具體情況具體分對待。
如果是原發性甲減(原因不明的甲減),建議「低碘飲食」,少吃海帶、紫菜、貝類、蝦皮、蝦醬、開心果等,多吃一些有益於肝脾調和的食物,如粗糧、山藥、白蘿蔔、香椿、菠菜、苦瓜、芹菜和萵苣等;缺碘(大脖子病)引起的「甲減」,要相對提高含碘食物的比例;因甲狀腺手術導致的「甲減」患者,正常的甲狀腺細胞減少,是否補碘意義不大;再如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所致「甲減」,原因不明可能跟免疫有關,因此機體含碘量過多過少都可能會加重甲狀腺局部自身免疫反應,因此更講究碘平衡。
導致血脂升高的原因很多,甲減只是其中之一。如果生活習慣不好,即使甲減控制好,血脂也恢復不到正常範圍。所以生活方式調整也很重要:
1. 適度運動,保持體形,避免肥胖。
2. 飲食要少油膩。
用植物油代替動物油;每日烹調油用量控制在 25 克以下;可選用具有一定降脂作用的橄欖油。
少吃動物內臟、蟹黃、蛋黃、魷魚等高膽固醇食物。
使用人造奶油製作的蛋糕、餅乾,含有很多反式脂肪酸,對心血管傷害很大,儘量不要食用。